【CIBS 第48季】《唐樓的蛻變》
香港電台社區參與廣播服務 (RTHK CIBS) 第48季《唐樓的蛻變》 時間:2025年4月7日逢星期一 晚上八點(逢星期二零晨一點三十分 重溫香港電話第一台) 頻道:AM 621香港電台普通話台
https://www.rthk.hk/.../prog.../p2008_tonglau_transformation 第一集:失而復得的第一代唐樓初代唐樓 永和雜貨店」 嘉賓:陳國豪先生 (尋蹤覓蹟創辦人) 主持:鄭炳鴻教授 (華南城市文化保育專家)、 猶利亞 (建築文物保護師) 第二部份:「四方唐樓」新加坡廈門街兩旁的店屋、五腳基,以及陳桂蘭街的店屋 (上) 客席主持: 芭莉, 凱文, 吉, Edith 第三部份:「唐樓新舊交融」- 懷舊商場 618 —上海街 600 至 626 號 訪問嘉賓:麥中𠎀 (市建局規劃及設計總監) 主持 :鄭炳鴻教授 (華南城市文化保育專家)、芭莉 在中環嘉咸街與威靈頓街 120 號交界矗立香港現存最古老的唐樓,估計有超過 130 多年歷史,屬維多利亞時期建築。其前身為 30 年代開業的「永和號」雜貨店。這座香港僅存「背靠側」唐樓,擁有珍貴的廣東青磚外牆、金字瓦頂與木樓梯。今集將從這座百年唐樓探討唐樓如何印證香港城市發展。 第二部份:「四方唐樓」介紹廈門街與陳桂蘭街的店屋是新加坡歷史與文化的縮影。 第三部份: 「唐樓新舊交融」 上海街600至626號,具有近百年歷史,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的上海街10幢戰前唐樓,經市建局復修工程,蛻變成在旺角鬧市中佔一席位的「618上海街」,建築群似新亦舊,將時光徐徐壓縮起來。 第二集 :以唐樓作保育傳統文化載體:蘇杭街百年老店「源吉林」 嘉賓:施志明博士 (香港史學會理事) 主持:鄭炳鴻教授 (華南城市文化保育專家)、 猶利亞 (建築文物保護師) 第二部份:「四方唐樓」-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店屋(下) 客席主持: Valerina, 吉, Kelvin, May 第三部份:「唐樓新舊交融」- 灣仔茂蘿街 7 號 訪問嘉賓:麥中𠎀 (市建局規劃及設計總監) 主持 :猶利亞 (建築文物保護師)、吉(藝術工作者) 上環蘇杭街 112 號,正是百年老店「源吉林」盒仔茶的所在地。店舖自一個世紀前便座落於一座建於 1889 年前的唐樓,逾百年仍屹立不倒。紅色大木門牌、法式窗門陽台、雕木裝飾,盡顯第一代唐樓的建築特色。 第二部份:「四方唐樓」介紹檳城喬治市的店屋不僅是南洋華人文化的象徵,更是這座城市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原因之一。 第三部份: 「唐樓新舊交融」討論M7茂蘿街7號,這是市區重建局位於灣仔區的保育活化項目,於2013年7月開幕。項目範圍包括十幢建於1910年代,現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的戰前樓宇。經保育活化後,保留了露臺、法式窗戶、欄杆和木樓梯等。 第三集 : 以唐樓作保育傳統文化載體:中環皇后大道中172-176號 嘉賓:陳翠兒建築師 (香港註冊建築師) 主持:鄭炳鴻教授 (華南城市文化保育專家)、 猶利亞 (建築文物保護師) 第二部份:「四方唐樓」- 廣州騎樓 客席主持: 凱文、Edith 第三部份:「唐樓新舊交融」- 大坑火龍文化館 訪問嘉賓:林筱魯 (香港城市規劃師) 主持 :吉(藝術工作者)、三月(平面設計師) 儘管中環早已因城市發展和市區更新而經歷不少變遷,該處仍可找到一些建於1900至1920年代的戰前唐樓,好像皇后大道中172-176號,約於1903年前興建,曾經為香港首間先施百貨的所在地,參考了西式新古典設計,其迴廊的設計與後來興起之「廣州式騎樓」相似。今集為大家送上這座珍貴唐樓背後的故事。 第二部份:「四方唐樓」作為嶺南地區的標誌性建築,廣州的騎樓在設計上兼顧實用與美觀,底層商店有寬敞的走廊,可以為地面行人和商戶遮陽擋雨,適應南方潮濕多雨的氣候。 第三部份: 「唐樓新舊交融」介紹大坑火龍文化館位於書館街12號,原建築物是於1909年創立的「孔聖義學」,後於二戰時期被毀,戰後得到大坑坊眾福利會捐助作原址重建。 新建築物於1949年落成,並繼續辦學。 該建築物於2010年獲評為三級歷史建築。 香港電台社區參與廣播服務 (RTHK CIBS) 第48季《唐樓的蛻變》 時間:2025年4月21日逢星期一 晚上八點(逢星期二零晨一點三十分 重溫香港電話第一台) 頻道:AM 621香港電台普通話台 https://www.rthk.hk/.../prog.../p2008_tonglau_transformation?# 第四集 : 以唐樓作保育傳統文化載體:荷李活道60號:公利真料竹蔗水 嘉賓:施志明博士 (香港史學會理事) 主持:鄭炳鴻教授 (華南城市文化保育專家)、 猶利亞 (建築文物保護師) 第二部份:「四方唐樓」- 澳門唐樓 客席主持: 吉、Edith 第三部份:「唐樓新舊交融」- 昔日唐樓的售樓書 訪問嘉賓:李世業 (香港收藏家協會會員) 主持 :鄭炳鴻教授 (華南城市文化保育專家)、 猶利亞 (建築文物保護師) 中區仍有不少建於1900至1920年代的戰前唐樓,例如屹立於荷李活道60號之唐樓,昔日為華仁書院創校校址,現為公利真料竹蔗水的所在地,與鄰近的商業大廈形成強烈對比。 第二部份:「四方唐樓」介紹澳門唐樓如福隆新街的商業繁華、板樟堂街的宗教文化和沙欄仔街的手工藝傳統,皆展現了澳門獨特的文化魅力與深厚內涵。 第三部份: 昔日售樓書大多手繪出樓宇外貌、室內設計,書身較薄,三四頁只描述周圍社區環境、樓宇平面圖、用料和地圖,有些大字揮毫寫上氣魄詩句 |
|